[吴岩] 巨龙世界的女霸主

巨龙世界的女霸主
1995 第1期 - 环球邮箱
吴岩

我们在斯特洛普大街东350号“图书及其它有限公司”的营销大厅里等了近一小时,才发现大厅左侧的一个小咖啡馆。于是,为了避开拥挤嘈杂的人流,我们躲进食物的天地,大口地啜饮起冰茶来。

从咖啡厅狭小的入口望向外面,激动的人流仍然不见减少。他们议论着,交换着意见,频频会意地点头同意对方的观点。然后,欣赏着刚刚花费38美元买到的两本新书扉页上的作者签名,满意地走出书店的大门。

1994年9月10曰下午4点整,俄亥俄州凯特琳市迎来了盼望久已的两位科幻作家:1967年雨果奖获得者68岁的安妮・麦卡芙瑞和1990年星云奖获得者科幻新秀伊・安・斯卡布罗芙。不到3点,科幻迷们的小汽车纷纷驶入停车场。为了控制秩序,书店的工作人员特意在销售厅的中心排上了6排座椅,并设立专架,出售两位作家合写的新著《动力线》。

我最先注意到安妮・麦卡芙瑞的名字,是在阅读了詹姆斯・冈恩教授的《科幻新百科全书》之后。在这部辞典性的著作里,安妮被描写成“第一个”冲入男人霸占的科幻领地,夺得雨果星云奖的女人。不像克拉克、海因莱因那样“全能性”的作家四处出击,安妮・麦卡芙瑞只在自己开创的一片叫“波恩(pern)”的奇幻天地中耕耘。她的所有故事几乎全都发生在波恩,那是一个完全想象的、非常复杂的文明世界。在那个世界里,生存着两大主人:人类与巨龙。为了抵御来自邻近星球的称为“威胁”的孢子的反复生态袭击,人类和巨龙发展起互利互助、相互同情以及心灵感应的复杂关系。冈恩教授的百科全书在总结麦卡芙瑞的作品时,不无赞赏地指出,这位女士“将科幻与纯想象相互结合,创造出了情节丰富、动作起伏、引人入胜的浪漫故事。”

1987年,在创作了《魏亚的发现》、《骑龙者》、《龙飞》、《寻龙》、《白龙》、《龙歌》、《龙歌手》、《龙鼓》以及《波恩的巨龙女士》等大量小说之后,麦卡芙瑞偶然在阿拉斯加遇到了一位正在攻读大学,并想方设法发表自己作品的女学生,这就是后来的合作者伊・安・斯卡布罗芙。两位女土终于决定共同努力,去创造更新的巨龙世界。

“很少有两个作家可以合作写小说,但我们的工作进展顺利。”麦卡芙瑞在接受一家报纸的采访时这么讲,“我们不同的生活背景为小说带来了丰富的情节。”斯卡布罗芙也这么认为,她说:“我们都是白羊座的人,都显得强悍、决断、喜欢探险。”当然,具体讲到写作,就显得格外有趣,他们轮流执笔,一个人写上10-20页,就换上另一个人,而且,麦卡芙瑞善写爱情场景,而斯卡布罗芙则专门描写“坏家伙”。

咖啡厅外嘈杂的声音渐渐小了下来,经历了电视采访、作家发言、书店致辞之后,爱好者们终于有机会排队走到两位作家面前,和他们聊上几句,让她们签名。

我们离开咖啡厅,来到作家的面前。由于事先向书店方面打过招呼,我是特地代表中国唯一的科幻刊物《科幻世界》的编委会来会见她们,并向她们赠送刊物,所以我们立刻被引到作家的面前。

只有实地的相见,你才能真正体会“巨龙世界的女霸主”这句话的真实含义。两位作家全都如泰山般身材巨大,而且真的具有某种刺破龙心的决断的目光。麦卡芙瑞先是向我表示感谢,然后热情地握住最新一期《科幻世界》与我一起照了相。接下来,她翻看起杂志,用一种行家的眼光品评起其中的插图和标题。“你能读汉语吗?”我有些好笑地问。“不不,不能,不过,我立刻可以明白书中的内容。”她诙谐地翻起眼睛看我,“我有整整一个中国血统的亲属系列!”

在我们谈话的时候,斯卡布罗芙一直忙于为读者签名,这时候,她也友善地加入了我们的谈话。我们立刻简单地交换了地址,并对进一步合作的可能性作了预测和安排。

在听说我是来自中国的科幻作家之后,一批读者开始来到我的跟前,询问是否有什么中国科幻小说译成了英文。我告诉他们,到目前为止,只有吴定柏编辑过一本80年代早期的中国作品,还有更多的作家的作品没有机会介绍给英语的读者。这是很大的遗憾。

等待签名的人仍然很多,我们取消了邀请她们进餐的计划,但是,与巨龙世界“波恩”的联系已经正式开始。希望不久的将来,所有的《科幻世界》的读者都能在神奇的巨龙世界里与这些女霸主们笔下下的主人公得到心灵的沟通。

寄于美国俄亥俄州

本邮箱的飞鸿来自世界各地。在这里,您会感受到您并不孤独。科幻没有国界,想象力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栏目主持人:小菀